市民慨叹小家电维修难 修不如买成常态
现象:
“修不如买”成常态
记者走访我市各大商场和批发市场发现,各类小家电销售很好,其中价格便宜、“买了坏,坏了买”的消费方式成为高销量的重要原因。
“老板,你这电暖风多少钱?使得住不?”一位女顾客在某大型批发市场询问,据她讲述,去年买的电热风用完后收了起来,今年却发现不能用了,不知道存在什么故障,没多少钱,不值得修,准备再买一个。
家住开发区的任女士说:“我家2年用坏了3个电热水壶,第一个修好后没一个月又坏了,后两个坏了干脆不修了,反正没多少钱,修还没有买划算。”
任女士道出了很多人对小家电维修的态度,根据搜狐网的调查,有57%的消费者基本不考虑去维修,“修不如买”成为常态。
原因:
成本低维修费高维修点少
“我上次买一个小电饭锅50元,坏了后到店里修,店主态度倒是挺好,不过修理费也要50,我还不如买一个新的呢。”市民孙女士说。
记者来到孙女士所说的市内某大型批发市场,发现这里各种小家电品牌应有尽有,其中苏泊尔品牌除了真品“supor”外,还有“sopor”、“soupor”两种仿品,让人哭笑不得。虽然类似的仿品价格便宜,但维修并不便宜。
记者调查发现,大品牌一般在市区设一个固定的维修点,维修时间长、手续麻烦。而专门的修理店很少,师傅们也只钟情维修大家电。一位维修工表示:“小家电维修配件难找不挣钱,不愿意修,我们还劝修理的人去买新的呢。”
办法:
出台统一的“以旧换新”政策
如今,大部分市民不是将坏了的小家电闲置在家,就是给废品回收站。市民刘女士表示:“卖废品也卖不了几个钱,要是能以旧换新的话,既避免了浪费,又得到了新品,多合适啊。”
据悉,部分企业曾举办过小家电回收活动,但始终没有“国家版”的出台,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,“要是国家或地方政府能早日出台相关的‘以旧换新’政策就好了,也省得小家电修了不值,扔了可惜。”大多数市民持此看法。